您好,欢迎来到骏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绿建资讯 >标准规范 >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发展情况研究——南京·海门·武进、郑州·新乡、成都·广安、荆门篇

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发展情况研究——南京·海门·武进、郑州·新乡、成都·广安、荆门篇

时间:2020-11-09     作者:骏绿网     来源:绿圈     阅读:58009

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发展情况研究
—— 南京·海门·武进篇 ——


作为建筑大省,江苏省在2014年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省后,于当年10月就出台了《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明确了试点示范、推广发展、普及应用三个阶段的具体目标。在强有力的利好政策支持下,2015~2018年,该省累计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超4100万平方米,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从3%上升到15%,并成功创建了南京市、海门市、常州市武进区3个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以及20个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总体来看,在江苏省范围内,南京发展装配式建筑起步早、力度大,目标完成得也不错。海门依托地方建筑业企业强大的实力,在发展装配式建筑方面具备一定优势。武进早在2011年就设立了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通过积极引入品牌企业,打造了装配式建筑产业链。


南京:注重装配式建筑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


2014年江苏省发布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的文件后,南京开始以更大力度发展装配式建筑,该市第一个装配式建筑——上坊保障房项目随后荣获2014~2015年度“鲁班奖”。在南京大地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庞涛看来,南京是江苏省内推广装配式建筑最早、力度最大的城市,在装配式建筑标准化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据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统计,2017年以来,南京土地出让条件中已明确装配式建筑指标要求的地块有268幅,地上规划总建筑面积约3628万平方米。总体来看,南京在发展装配式建筑方面有如下特点:


配套政策较系统全面。2015年12月,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底,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施工的建筑面积占同期新开工建筑面积的比例、新建建筑装配化率均达到30%以上;到2025年末,上述数据达到50%以上。2017年8月出台的《南京市关于进一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将全市装配式建筑推进区域分为“重点”“积极”和“鼓励”3个层次,并明确提出,“重点”推进区域出让土地要100%采用装配式。


除上述系列文件外,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还出台了《南京市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办法》《南京市装配式建筑质量监督细则》《南京市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要点》《关于加强南京市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工程检测管理的通知》等文件,进一步明确了装配式建筑建设、设计、施工、监理、检测及部品生产企业的责任及监督管理等要求。


目标完成度较高。2016年以来,南京连续多年超额完成装配式建筑指标任务。2018年,南京采用装配式建筑项目新开工52个,建筑面积占所有新开工建筑面积比例为22.3%,超额完成当年目标;2019年10月,南京当年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开工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25.84%,提前完成了全年目标。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南京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项目58个、建筑面积约555万平方米,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占同期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5.17%。


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建筑市场监管处副处长徐宏芳介绍,为保证装配式建筑项目落地,南京重点明确了3项核心控制指标:同一地块内必须100%采用装配式、住宅建筑单体预制装配率应不低于50%以及公共建筑单体预制装配率应不低于40%、住宅建筑(3层及以下低层住宅除外)应100%实行成品房交付。


信息技术运用较及时。为推动装配式建筑向智慧化升级,近年来南京注重装配式建筑与信息技术融合发展,2019年起,南京明确在装配式建筑、大型公共建筑等工程中试点推广BIM技术,并率先在全省开展BIM技术应用示范基地和示范项目的创建和培育工作,引导装配式建筑主动采用BIM技术。目前,该市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建筑信息服务与监管平台”已投入使用,可实现设计、施工、生产全过程信息交换,实现全产业链信息互通、信息共享、全过程轨迹跟踪以及全方位质量监管。


南京安居保障房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主任工程师王俊平认为,南京装配式建筑发展较快较好的主要原因是地方政府重视程度高,此外南京国企较多,推动起来也比较容易。“2010年刚开始接触装配式建筑的时候南京的产业链还不成熟,很快2015年时产业链就已基本形成。”在不足方面,庞涛表示,南京装配式建筑目前面临的发展瓶颈属于行业问题,主要表现在成本偏高、没有实现系统化、标准化程度待加强、大量装配式工厂低水平重复并存在恶性竞争等。


海门: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和成品房建筑“三位一体”


原海门市(2020年7月,南通市下辖的县级海门市调整为南通市海门区)是首批全国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中唯一的县级市。据原海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统计,2015~2017年,海门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总量为69.17万平方米,在新建建筑中年平均占比为12.8%。近年来,海门以政策落地为重点、奖励扶持为依托、开拓延伸为目标,探索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和成品房建筑“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在发展装配式建筑方面,海门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


发展起步较早。2008年,海门首个预制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基地投入使用。2015年7月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明确推进目标、重点工作、政策措施及组织。2016年6月,《海门市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2015-2020年)》编制完成,同时建筑产业化工作列入海门“十三五”规划。此外,海门于2015年9月成立了“海门市建筑产业现代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2016年8月又成立了“海门市建筑产业现代化专家委员会”。


规划目标较详细。为将装配式建筑推广落到实处,海门提出了“三步走”阶段目标:示范引领期(2015~2017年)——新建产业化建筑占比、装配化率均达到15%以上;推广发展期(2018~2020年)——新建产业化建筑占比、装配化率均达到30%以上;普及应用期(2021~2023年)——新建产业化建筑占比、装配化率均达到50%以上。


支持政策较完善。在财政支持方面,除省级财政奖励的3000万元,海门另外配套财政资金500万元用于支持装配式、被动式项目建设和技术研发、推广。在土地政策方面,海门将装配式建筑、全装修成品住宅等要求列入年度国有建设用地出让方案。在招投标方面,2016年5月起,预制率不小于30%的装配式建筑可采用邀请招标方式。此外,消费者购买全装修商品住房还将获得总房价0.5%的补贴。


地方企业发展装配式建筑积极性较高。南通三建、中南集团、龙信集团是首批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也是海门建筑行业的龙头企业,3家企业在示范项目建设、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不少实践。曾参与海门装配式建筑相关规划编制的南通大学工程管理系主任陈敏表示,海门建筑业龙头企业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积极性很高,某种程度上也帮政府部门分担了不少工作。


武进:以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为平台发展装配式建筑


武进于2011年被命名为省级“建筑强区”,是首批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中唯一的区级城市。2011年9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在武进设立绿色建筑产业集聚示范区(以下简称“绿建区”),此后武进持续发力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培育龙头企业,以此形成了产业集群和产业联盟。在发展装配式建筑方面,武进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及时制定出台系列政策。2015年4月,武进发布了《2015年武进区绿色建筑和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要点》;2016年9月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全区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2016~2025年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政策扶持、组织保障等内容;2017年4月,武进区人民政府发布《常州市武进区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2016-2020年)》;2018年10月,武进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常州市武进区装配式建筑管理办法(试行)》。作为一个区级城市,武进在发展装配式建筑方面出台的政策已经较全面了。


根据上述《实施意见》提出的目标,2017年底武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方式施工的建筑面积占同期新开工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2%,2020年底和2025年底这一比例将分别达到30%以上和60%以上。当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武进已开工新建装配式建筑125万平方米,占同期新建建筑比例达20%,超出当年目标;截至2019年6月,武进装配式建筑面积达350万平方米,其中2019年新开工建设89万平方米。


引进品牌企业打造产业链集群。武进以绿建区为平台,先后引进了中国建材、美国诺森、法国圣戈班等国内外品牌企业,建成绿建板业、常州研砼等生产基地,集聚了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领域200多家企业和研发单位,确立了江苏省绿色建筑博览园等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此外,为推动项目信息共享,武进还建立了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信息平台。


率先推广应用“预制三板”。“预制三板”(预制内外墙板、预制楼梯板、预制楼板)技术成熟、结构安全、成本可控,有利于在发展装配式建筑早期撬动市场。2016年12月起,武进在省内率先推广应用“预制三板”,并要求单体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医院建筑、宾馆建筑、办公建筑以及5000平方米以上的新建学校、新建商品住宅、保障性住房必须全部采用“预制三板”。


武进装配式建筑发展以试点示范项目为先导,以绿建区为平台,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取得了一定成绩。其中,武进以绿建区为平台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模式值得借鉴,后续还可以在产城融合、产研融合方面继续发力,进一步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当然,与南京和海门相比,武进在发展装配式建筑方面还存在产业布局、人才、市场等方面的短板。



研究札记:


江苏建筑业从“总量大”到“实力强”还有多远


江苏用中国大陆面积1%的土地,创造了全国十分之一的经济总量,其中建筑产业被称为江苏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富民产业。中国建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江苏建筑业总产值以绝对优势继续领跑全国,达到33103.64亿元。


作为建筑产业现代化先行先试省份,2014年江苏省政府发布的“111号文”(《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意见》)吹响了江苏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号角,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当被问到是否经常与其他地区企业进行交流时,一位当地受访者表示:“这是常有的事,但基本上都是其他地方的人过来学习我们的经验”。

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周岚曾表示,目前江苏正由“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跨越,着力推动建筑产业在“总量最大”的基础上向“实力最强”迈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走出了一条建筑产业迈向中高端、建筑业企业迈向高精尖、发展方式迈向现代化的‘转型出关’之路,工程建造方式正逐步向精细化、信息化、绿色化、工业化融合方向发展。”

在此背景下,继续大力推动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对江苏至关重要。砥砺前行,“高原”之上筑高峰,作为建筑行业的“排头兵”,未来相信江苏有责任也有能力带好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头,贡献出更多好的经验和做法。

日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第二批装配式建筑范例城市,江苏的南通市和扬州市成为新一批示范城市。从示范城市的角度也可以看出,与经济体量全省分布不均一样,江苏的建筑业发展水平也存在南北差距大的问题,希望未来装配式建筑能在该省更多地方“开花”,让更多的人能享受到技术进步带来的好处,同时需在品牌建设上多发力,以进一步打响“江苏建造”品牌。





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发展情况研究
—— 郑州·新乡篇 ——


近年来,河南省将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作为全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先进制造业、助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一项重点工作,通过积极制定相关政策、开展项目试点、组织人才培训等,使得装配式建筑产业不断取得新发展。2017年河南省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项目32个,面积约330万平方米;2018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项目82个,面积约850万平方米,呈现出了连年增长的态势。


相对河南省内其它城市而言,郑州和新乡作为全国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装配式建筑发展起步更早、基础更扎实、优势更突出,积累的发展经验也更为丰富,一定程度上助推了河南省建筑业的转型升级。


郑州:发展装配式建筑助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作为河南省省会城市,郑州在2013年前后高度重视装配式建筑,并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了相关考察、学习和研究。201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该市副市长吴福民公开表示,要进一步认清全市装配式建筑发展面临的形势,抓住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契机,发挥建筑业在城市发展进程中的主力军作用。


近几年,郑州紧紧抓住上述机遇发展装配式建筑,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开展了多个项目试点示范,多次组织政策宣贯、技术培训和户外宣传活动,在装配式建筑发展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并积累了以下几方面经验。


及早制定计划并成立领导小组。据《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确立的目标,到2020年郑州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面积比例要达到30%以上,到2025年底这一比例要达到50%以上。为此,郑州于2017年成立了装配式建筑推进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政策制定、标准完善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开展宣传交流、学习培训等工作,并由该市市长程志明任组长;同时,原郑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也成立了装配式建筑推进工作领导小组,这些都为推动装配式建筑稳步健康发展起到了一定促进作用。


严格督导考核和加大补贴力度。为落实有关单位在装配式建筑发展过程中的工作职责,保证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顺利实现,郑州在2017年出台了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对装配式建筑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装配式建筑配套政策制定情况等进行考核,综合考核等级为不合格的会被通报批评。一方面是严格考核,另一方面则是加大支持和补贴力度。除了在相关文件中提到资金支持、容积率奖励外,郑州专门印发了《关于拨付2019年度建筑节能与装配式建筑专项资金扶持补贴的通知》,对郑州五方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等进行了相应的扶持补贴。


重视技术培训。国家层面、河南省层面均对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及管理提出了相关要求,2018年12月,郑州制定了《关于加强装配式建筑从业人员管理工作的通知》,并先后在湖南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地多次组织装配式建筑技术培训,共培训人员近千人。河南五方合创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崔国游就此表示,人才对于行业发展至关重要,培训可大大提高装配式建筑技术人员业务能力。“后续还需继续加大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范围,将管理、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全产业链人员纳入其中。”


注重政策贯宣与解读。近年来,郑州除了发布多个政策性文件并及时做出解读外,还特别制定了相关宣传方案,编制了《郑州市装配式建筑70问》等宣传资料,连续多次组织装配式建筑户外广场宣传活动。安排设置了项目讲解、展板参观、现场观摩、交流解惑等多个互动环节。“这些活动通过普及装配式建筑基本知识,提高了社会各界对其重要性的认识,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参与装配式建筑工作的良好氛围,有力推动了全市装配式建筑各项目标任务落实。”郑州市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乡:将装配式建筑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


近年来,新乡以国家装配式示范城市为抓手,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于2016年10月在河南省内率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2018年6月又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全力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提速发展。截至2019年8月,新乡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企业有16家。2018年,新乡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企业完成装配式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占建筑行业完成建筑面积的4%。经过近几年的探索,新乡已逐渐形成以下几个方面经验。


明确方向,专项发展。早在2016年6月,新乡就提出要改变建造方式,发展装配式建筑。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发布不久,新乡继续提出要推广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新乡市委书记张国伟曾强调,要积极整合上下游相关产业,形成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联盟,促进新乡市绿色装配式建筑相关产业加快发展,努力把绿色装配式建筑培育成新乡市支柱产业。后来,新乡又将装配式建筑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六大专项”之一,出台了一系列利于促进其快速发展的政策措施。


招商引资,多管齐下。近年来,新乡借势郑新融合发展战略,充分挖掘和发挥自身在装配式建筑行业的优势潜力,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引进龙头企业,承接产业转移,鼓励新乡籍在外企业家回归创业。经过多方努力,2017年至今,美好绿色装配式建筑示范基地项目、首钢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园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新乡。


科学发展,集约布局。新乡在《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中提出,要科学配置产能,形成“一个中心、多点支撑”的产业布局。为此,新乡按照“立支柱、举龙头、铸品牌、强载体”的思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推进先进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建设。其中,河南省第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已投产9条钢结构生产线、7条PC构件生产线,年产钢结构10万吨、PC构件25万立方米;美好房屋制造装配智造新乡工厂则配备有2条全自动叠合板生产线、1条自动化钢筋加工生产线,年产PC构件30万立方米。


加快示范项目建设。除专项发展、引进龙头企业外,新乡还一直力促项目的落地。例如推进2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公共建筑、10万平方米以上的房地产开发项目等采用装配式建筑。其中,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二期项目,建筑面积达6.7万平方米,是新乡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装配式建筑组团;金谷未来+项目是新乡唯一一家钢结构装配式建筑,也是新乡申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



研究札记:


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需以问题为导向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在全国都在大力探索的背景下,郑州和新乡作为河南省为数不多入选的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在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装配式建筑整体发展态势良好。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郑州市还曾单独列支较大比重的经费(共计600余万元)用于支持编制装配式建筑相关技术规程和图集,在科研经费有限的情况下,2018年该市毫不犹豫投入140余万元经费用于装配式建筑相关技术研究攻关。新乡市则在招商引资、加大扶持的同时,结合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作打造了装配式建筑样板,利用产业扶贫带领贫困户走出了一条变“输血”为“造血”的脱贫攻坚路。

不过,河南的装配式建筑仍处于不断发展中,相比全国其他部分省份还存在一些不足。在2019年11月份的河南省装配式建筑推广发展现状座谈会上,河南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岳建中也指出,河南的装配式建筑作为刚刚起步的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已经遇到了一系列问题,接下来还需针对行业发展全面、深入地了解存在的问题,助力河南省装配式建筑健康快速发展。

事实上,不仅河南,目前全国装配式建筑发展都普遍存在一些生产、储存、运输等方面的问题,仍需打通全产业链促进进一步发展。但无论如何,全国各地都对装配式建筑极其重视,装配式建筑作为一个新的建筑体系慢慢被接受并推广开来已经十分不易。因此,在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为了更精细化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还需多以问题为导向,深入了解问题并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具体到河南,未来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增长空间依然很大,建议在全方位发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同时,多补短板、强弱项,多总结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和装配式建筑示范基地的实践经验,并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让外界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河南。



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发展情况研究
—— 成都·广安篇 ——


跟部分走在前面的省份一样,四川省在装配式建筑方面的探索也比较早。2016年3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明确了全省2020和2025年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目标。2017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出台,提出支持成都、乐山、广安、眉山、西昌5个试点市逐步在地级城市规划区内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2017年11月,成都市和广安市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为首批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


总体来看,成都市在装配式建筑上制定的发展目标较高,并且近些年还在不断提高,同时通过对装配式建筑实行全过程管理,政策落实情况整体较好。广安市虽不具备成都那样的资源优势,但由于该市起步较早且将其列为重要产业,近年来装配式建筑发展也很快,同时探索出一条以新农村集成房屋为突破口,以轻钢结构、重钢结构房屋为生产重点的发展新路子。


成都:对装配式建筑进行全过程管理


四川是典型的“强省会”型省份,在发展装配式建筑方面,成都在省内具有很大的优势。2017年,总部位于成都的成都硅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四川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和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为首批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全省8个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中,成都有5个。在装配式建筑发展方面,成都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不断提高执行标准。2016年5月出台的《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装配式建设工程发展的意见》明确,全面推进装配式建设方式的发展思路和新建房建项目预制装配率不低于20%的基本要求,并从用地保障、税收和信贷优惠、奖励补助、建造成本、部品部件运输等方面提供支持。2017年1月,《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明确土地出让阶段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建设要求的通知》进一步将2万平方米以上公共建筑和20万平方米以上居住建筑项目的预制装配率提升至30%。2020年3月,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的《2020年全省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工作要点》提出,成都、广安等5个市要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政府投资保障房、人才公寓、学校、办公楼、停车场等装配率提高到50%以上。


全过程管理装配式建筑。2017年7月,原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注:2019年机构调整后重组为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通知,把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建设条件作为项目基本情况纳入建设全过程进行管理。具体而言,一是严格执行建设条件制度,成都市在土地出让阶段将装配式要求落实到每一宗拟出让土地;二是进一步细化装配式设计施工图报审和审查内容,并对设计质量进行专项检查;三是将装配式建筑要求作为工程基本信息,在招投标、报建、施工及竣工验收环节进行跟踪管理。


注重装配式建筑发展质量。为保证装配式建筑推进工作的质量,成都市于2017年6月公布了绿色建筑暨装配式建筑专家库第一批专家名单。此外,在民用和工业建筑基础上,成都市还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推动装配式建筑高质量发展。例如,2021年成都大运会部分场馆即使用了装配式技术,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施工临时道路也采用了装配式可利用铺装道路。


当然,成都市在发展装配式建筑方面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在技术力量的提升上,该市装配式建筑设计能力尚未在全市范围内得到普及,具有装配式建筑施工、监理等能力或经验的单位相对较少,技术力量需要加强。另外,成都市的装配式建筑研发能力较弱,仅有一个市级装配式建筑技术研发基地。


在推广力度上,一方面,当地房企和消费者对装配式建筑的认识与装配式建筑的优势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另一方面,成都市在2017年国家级示范城市评选前后尤为重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而后几年,无论是政府部门的举措还是当地媒体的报道,整体“热度”出现较明显下降。


四川省天投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陈诚看来,成都市在装配式建筑方面政策执行较为严格,发展速度也较快,尤其是装配式构件厂数量增长迅速。不过,由于目前装配式建筑成本依然偏高、工期优势没有完全凸显、消费者对装配式建筑依然缺乏了解,建设单位的接受度仍然不高。“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必然趋势,今后还需在政策上继续大力推动。”



广安:以新农村集成房屋为突破口发展装配式建筑


广安市位于四川省东侧,面积不到成都的一半,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GDP)约为成都市的7.3%。近年来,广安市坚持“政府主导、市场配置、企业主体”的发展思路,加快传统住宅产业转型升级,探索出一条以新农村集成房屋为突破口,以轻钢结构、重钢结构房屋为生产重点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新路子。不过,广安市没有企业获评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在发展装配式建筑方面,广安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住宅产业化起步较早。广安市在2014年就提出“打造千亿级新型房屋产业园”的目标,并将其列入当地国民经济“十二五”“十三五”发展规划,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9月,广安市被评为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是四川省第一个试点城市。在此之前,《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促进新型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就于2014年7月出台。


此后,随着国家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广安市又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新型建筑产业发展的意见》《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明确未来5年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的方向、思路和目标;对入驻当地的装配式建筑生产企业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在容积率、购房款等方面进行奖励和补贴。


党政部门都高度重视装配式建筑发展。广安市先后成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以上工作推进会。2017年11月,广安市委又在广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设立专门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科,统筹推进全市装配式建筑工作。


以农村新型房屋建设为突破口。广安市通过市场运作成立国有公司,采用装配式技术,对武胜县白坪、飞龙、三溪3个乡镇连片的29个行政村进行整体打造,建成白坪—飞龙幸福美丽新村。此外,由于广安市本土建筑业企业实力有限,当地加大了装配式建筑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度,汉驭钢构、北新建材、四川优安、重庆辉澳等企业相继落户广安。


总的来看,与成都市以及一些东部沿海城市相比,广安市在发展装配式建筑方面并没有太多先天优势,之所以能取得现在的成绩,与当地很早便提出“打造千亿级新型房屋产业园”目标有很大关系。在短板上,除了发展装配式建筑面临的成本、市场接受度等常规难题,广安市的产业人才也较为缺乏。据了解,当地已在领导干部、高层次人才引进以及职业院校学生培养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另外,与成都市类似,广安市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也主要集中在2017年前后,随后就很少看到有更多的动作和媒体报道。



研究札记:


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对装配式建筑发展作用重大


在2019年底举行的四川省装配式建筑工业化部品部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场推进会上,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张正红指出,2022年底前是四川省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从构建现代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高度去认识、理解和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将其作为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主攻方向、科学统筹和引领。

值得关注的是,与其他省份相比,四川有一个明显的亮点。2017年9月,四川省装配式建筑发展推进平台上线并运行,主要是汇总和发布全省乃至全国装配式建筑领域的相关文件、标准、资讯和企业信息等,这不仅极大地方便了当地装配式建筑从业者,也十分有助于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

可以说,当前我国仍处于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初期,依靠政策推动的程度还很大。以成都和广安两座城市为例,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发展均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早重视与早行动。这一点在广安市体现得更为明显,其经济体量远小于省会城市成都,获评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主要得益于当地早早设立“打造千亿级新型房屋产业园”的目标,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否则,广安市能否在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评选中脱颖而出,可能需要打一个问号。

四川柏慕联创建筑科技有限公司高级BIM工程师胡林还认为,在设计方面,四川少数大型设计单位有一定的装配式建筑设计经验,但绝大多数中小设计单位则缺乏这方面经验;在材料供应方面,四川省内企业数量较少,并且品种也相对单一。在消费者接受度方面,整体效果还不够理想,不少人还处于观望状态。

今后,四川省在发展装配式建筑方面可以适当注意地区间的平衡,根据各地发展情况和地区差异,合理确定装配式建筑产业生产布局,更好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链的发展。另外,虽然当地文件中经常提到要加大宣传力度,但目前来看这方面仍有待加强,还需多借助主流媒体的优势,加大对装配式建筑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增强社会接受度。



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发展情况研究
—— 荆门篇 ——


从2016年按照国家推动建筑行业转型升级部署全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开始,近4年时间里,湖北省在装配式建筑领域已逐渐取得一些阶段性成就。据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统计,从2016年到2019年11月,该省装配式建筑项目达到114个,累计体量达555.13万平方米;累计开工建设装配式建筑项目220个,总建筑面积1218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储备面积超过5000万平方米;从事装配式建筑设计、开发、生产、施工的各类企业多达68家,以中建三局、中建钢构、湖北宝业、湖北广盛等为代表的装配式建筑龙头企业发展也较为迅速。


其中,荆门市委、市政府早在2016年时就作出“四基地三城”(国家新型能源化工基地、全国生态农产品加工基地、全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基地、全国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基地、通用航空新城、健康产业城、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建设总体部署,抢抓国家“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大力发展钢结构和装配式建筑”机遇,倾力打造全国绿色建筑和装配式建筑产业化基地,这使得该市在2017年就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为国家首批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也是当时湖北省唯一入选的城市。


荆门市副市长赵俊曾表示,发展装配式建筑,重在抓好规划和产业布局,抓好政策支撑,抓好试点示范及管理服务。同时要加强宣传,让百姓和从业者对装配式建筑从认知向认同转变,并加强领导和督办,加大工作的推进力度。基于此,近几年荆门市积极抢抓国家战略机遇发展装配式建筑,建立了一整套装配式建筑工作机制、出台了一系列装配式建筑扶持政策、培育了一批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企业、实施了一批装配式建筑试点示范项目,建筑产业现代化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据荆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预计,2020年,荆门市累计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将达到100万平方米以上。该市具体的发展举措和经验做法,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建立激励政策和支撑体系。为抢抓国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重大机遇,积极谋划和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荆门市不仅连续出台了《荆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实施意见》《荆门市发展装配式建筑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荆门市发展装配式建筑职责分工的通知》等政策文件,还在全省市州中率先出台了《装配式建筑发展规划(2019-2025)》。同时,该发展规划按土地使用权取得时间、项目规模、资金来源,设定了不同的装配化率和装配率要求,较好地保障了不同项目的落地。


湖北省建筑业协会秘书长佟海鸥表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确实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整个湖北省包括荆门市在内的各市州也都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为装配式建筑发展提供了不少保障,不过支持政策的制定还需进一步因地制宜。“例如上海在容积率方面的奖励能够很好刺激开发商积极参与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在小城市其效果可能就相对较差,荆门市的支持政策在这些方面还需多加考虑。”


引进品牌企业打造产业集群。2016年,荆门市在东宝区规划建设了占地1.8万亩的绿色建材和装配式建筑产业园,通过招商引资先后引入中建三局绿色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湖北萨莱玛木结构工程有限公司和山东万华实业集团旗下生态板业有限公司等行业企业后,广州诗尼曼家居股份有限公司、美饰佳饰品有限公司等一批有实力的装配式家居、智能窗帘企业的项目也相继在产业园内落户开工,并在东宝区逐渐形成“龙头引领,链式发展”的格局。


截至2019年4月,入驻上述园区的企业已达60多家,20余家企业已经建成投产,企业类型涉及装配式建筑研发、设计、生产、施工、全装修、运营全产业链,产品类型既包括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组合结构部品部件,也包括门窗、外墙、内隔墙、保温隔热材料以及装配化装修相关部品部件。同时,东宝区绿色建材和装配式建筑产业已连续3年入选“湖北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湖北广盛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装配式建筑是实现建筑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必然方向和重要途径,荆门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内聚集了建筑全产业链的各类企业,能更好助力做好装配式建筑、造出高品质的建筑产品。


重点打造试点示范项目。近年来,荆门市已在棚户区改造和公共建筑中逐步探索装配式建筑项目的落地实施,为荆门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市场和多体系发展探索了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其中,荆门市在2017年率先建设了鄂西北区域内首个装配式还建项目——北京塝花园小区二期,该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4.5万平方米,共8栋15个单元1076户。2018年11月,湖北省装配式建筑质量安全管理现场观摩会在该项目举办,以试点示范项目带动了行业发展。


2018年在北京塝花园小区二期举办的“湖北省装配式建筑质量安全管理现场观摩会”上,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张弘表示,北京塝花园小区二期项目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总承包(EPC)管理、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控制等方面都做出了较好示范,值得学习借鉴。“接下来,荆门市还要继续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同时要狠抓管理,确保装配式建筑质量。”



研究札记:


后疫情时代,发展装配式建筑更需多方发力


目前,装配式建筑已成为建筑业发展必然趋势,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不仅利于推动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质量发展,也利于提升人民群众居住生活品质。就荆门市而言,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不仅可以加快荆门市产业转型升级,还可以将装配式建筑相关产品和部品部件供应给长江中游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甚至有效覆盖华中地区的装配式建筑市场,打造荆门市经济新增长极。

整体而言,荆门市的装配式建筑发展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如社会认知程度有待提高、政策实施细则亟待落地、市场推进机制尚未形成、产业链有待进一步整合、适宜技术体系亟待建立、人才队伍有待建设培育。这些从各采访对象的反应中也可窥一二。“湖北省内武汉的装配式建筑发展得最好,单从任务量来看,武汉市的任务量每年都是百万级的,其余各城市都只有几十万平方米,因此,大家基本也都没有特别研究荆门市的发展情况。”“荆门市是国家装配式示范城市?这还真不太清楚。”

另外,9月10日,湖北省武汉市和宜昌市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为第二批国家装配式示范城市,至此湖北省的装配式示范城市已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在此背景下,荆门市该如何发挥先行优势,继续做好领头羊,湖北省又该如何继续推进,继续做大做强装配式建筑值得关注。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湖北省在装配式建筑发展上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点少量小不平衡、标准缺失、技术薄弱等。宝业湖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高林也表示,相比其他省份,例如浙江、山东等地,湖北省在装配式建筑的实践进度和具体完成量上还存在很大差距,不仅起步较晚未形成规模效应,行业内部甚至还存在鱼龙混杂的现象。“现在自称装配式建筑公司的企业确实很多,但真正能够做装配式建筑的没几家,有的只能生产一些预制板等部品部件,也挂个牌子充当装配式建筑基地,十分影响行业的整体健康发展。”

对于如何解决上述问题,高林表示,地方政府还需尽力加大对装配式建筑的推动和推广力度,同时装配式建筑企业也要加大自身宣传力度,不断进行科技创新,不断优化和改进相关技术。对于企业如何助力行业发展,中建三局绿色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则表示,未来发展中,公司将持续提升装配式地产开发、投资建厂、技术研发、总承包管理等全产业链服务能力,为湖北省装配式建筑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树立行业标杆。

总体而言,对于湖北省装配式建筑的未来发展,还需继续坚持工业化、系统性思维与理念,强化政策落实、市场培育、标准化设计和管理,推动装配式建筑在大企业、大项目和较大城市的落地,并加快打造装配式建筑全产业链。同时,还需通过电视、网络、报刊、售楼处等多种宣传渠道,向公众科普装配式建筑相关知识,让公众全面了解装配式建筑在提升建筑质量、促进节能减排等方面的优势,提高社会认同感,营造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良好氛围。




标签:
看直播
找资讯
找产品
赏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