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技术大学作为深圳市坪山区海绵示范区的校园海绵工程之一,以生态绿色景观为基底,结合海绵城市设计理念,通过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设计、雨水花园等海绵措施运用,打造成为坪山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的“海绵校园”标杆。通过提升设计,结合景观建设海绵城市,校园面貌焕然一新,为师生营造了更加靓丽整洁、自然生态的校园环境。
“海绵校园”设计理念
技术流程:
针对现状问题,将雨水管理对象划分为屋面雨水和路面雨水,相较于海绵城市建设提出的“渗、滞、蓄、净、用、排”方针,深圳技术大学海绵城市建设更强调“渗”和“滞”的源头减排思路,将雨水有组织地收集后优先排入绿地进行调蓄。
建设目标:
透水铺装采用大孔隙结构层或排水渗透设施,使得雨水能够通过铺装结构就地下渗,从而达到降低地表径流、缓解热岛效应等目的。在校园内设置透水混凝土路面、透水沥青、透水砖路面和透水塑胶跑道,使地面保持透水性、保湿性,同时具有防滑、高强度、抗寒、耐风化、降噪、吸音等特点。
下凹式绿地是在绿地建设时,使绿地高程低于周围地面一定的高程,以利于周边雨水径流的汇入。下凹式绿地透水性能良好,可减少绿化用水并改善城市环境。它不仅能在晴天成为师生们的游憩场所,也能在阴雨时摇身一变成为一个蓄水小水景。
校园中设置了几处小型生态花园,花园中种植着水生植物,是一种有效的雨水自然净化与处置技术,也是一种生物滞留设施,被称作“雨水花园”。它能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水生植物或砂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
设置屋顶绿化,降温隔热效果优良,且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改善局部小气候,还能丰富校园的俯仰景观,补偿建筑物占用的绿化地面,大大提高了校园的绿化覆盖率,提高环境的舒适美观性。
屋顶绿化的植物和基质都能吸收和储存水分,从而有效降低雨水汇集速度,延缓峰值时间,降低雨水排放强度。同时,也能成为师生们课间放松的好去处。
在校园设置植草沟,能在增强景观趣味性的同时,代替传统的沟渠排水系统,通过植被延长雨水停留时间,达到净化、输送水体的作用。
湿塘的增设不仅丰富了校园环境,而且还具有滞流雨水、调节流量,延长排放时间,以及净化功能,一般用以削减峰值流量,同时雨水也可作为其补水水源。湿塘中的水可以回用于校园绿化浇灌、洗车等。师生在欣赏美丽风景的同时,也能切身观察到“海绵校园”中雨水的循环过程。
在看似普通的校园球场下,实则暗藏玄机。雨水透过人工假草皮下渗至碎石带,可以防止污染物大量进入底部调蓄池,在净化雨水的同时使雨水自然渗透,具有一定的调蓄功能,最多可容纳约1000立方米雨水。
海绵城市建设益处
深圳技术大学“海绵校园”的建设正在紧张进行中,建成后的校园将给师生及社会环境带来以下益处:
◆将雨水作为一项宝贵资源:
◆重视对流域水系统的影响:
◆和校园总体规划设计结合:
◆应用种类多样的技术措施:
◆作为科研和环境教育场所:
【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