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骏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绿建资讯 >行业资讯 >见证美好——“会呼吸”的海绵示范校园

见证美好——“会呼吸”的海绵示范校园

时间:2020-07-24     作者:e-style     来源:深圳市建筑工务署     阅读:104848

深圳技术大学作为深圳市坪山区海绵示范区的校园海绵工程之一,以生态绿色景观为基底,结合海绵城市设计理念,通过透水铺装、下凹式绿地设计、雨水花园等海绵措施运用,打造成为坪山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的“海绵校园”标杆。通过提升设计,结合景观建设海绵城市,校园面貌焕然一新,为师生营造了更加靓丽整洁、自然生态的校园环境。

1.jpg


项目位于坪山区高科技产业园内,地处坪山环境园以西、绿梓大道以东、南坪快速(三期)以北、金牛路以南。项目总用地面积59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95万平方米项目预计将于2021年初完成初步验收。


去年6月,已交付使用校舍30多万平方米,预计今年底,新建校舍完成面积将达到95万平方米。随着项目楼栋交付使用,深圳技术大学今年预计面向全国招收1600名本科生,共18个专业,今年还将首次招收文科生和艺术生。



“海绵校园”基本概念

海绵校园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称之为“水弹性校园”。大学校园作为一个独立系统,受到了城建工作的重视。通过海绵校园建设,可以有效应对暴雨灾害对师生安全、学校设施的影响,降低面源污染,提升景观环境,使师生教学生活更安心、更省心、更舒心。

2.png





“海绵校园”设计理念

海绵城市建设改变了传统雨水快排、直排模式,以实现径流量控制为首要目标,对雨水进行有效净化、回收利用,海绵设计与景观绿化、建筑设计相融合。


3.png


深圳技术大学通过因地制宜合理运用海绵措施,使得学校成为海绵城市良好载体,建设为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功能的海绵校园。


技术流程:

针对现状问题,将雨水管理对象划分为屋面雨水路面雨水,相较于海绵城市建设提出的“渗、滞、蓄、净、用、排”方针,深圳技术大学海绵城市建设更强调“渗”和“滞”的源头减排思路,将雨水有组织地收集后优先排入绿地进行调蓄。


项目雨水径流路线如图所示:



4.png



建设目标:

◆依据《深圳市海绵城市建设导则》建设海绵城市,调蓄与净化雨水径流。项目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5%,面源污染削减率不低于55%。


◆依托景观,打造珍水、活水校园,还原自然生态校园;


◆增强校园“参与感”,将雨水调蓄、自然美育、学生活动相结合,丰富海绵设施的使用层次,为学生提供多样的户外科普课堂。



“海绵校园”技术措施

深圳技术大学主要运用了4种海绵措施,包括雨水花园约7000平方米、下凹式绿地约3700平方米、碎石调蓄带约6300平方米、湿塘15200平方米,不仅能够实现全年70%以上的降雨在校园内部消化,减少外部排水压力;还能够充分利用收集雨水,补充景观湖、灌溉校园绿化,减少了自来水使用量。


1
透水铺装,会“喝水”的地面


透水铺装采用大孔隙结构层或排水渗透设施,使得雨水能够通过铺装结构就地下渗,从而达到降低地表径流、缓解热岛效应等目的。在校园内设置透水混凝土路面、透水沥青、透水砖路面和透水塑胶跑道,使地面保持透水性、保湿性,同时具有防滑、高强度、抗寒、耐风化、降噪、吸音等特点。

5.jpg

6.jpg



2
下凹式绿地,简易的生物滞留设施


下凹式绿地是在绿地建设时,使绿地高程低于周围地面一定的高程,以利于周边雨水径流的汇入。下凹式绿地透水性能良好,可减少绿化用水并改善城市环境。它不仅能在晴天成为师生们的游憩场所,也能在阴雨时摇身一变成为一个蓄水小水景。


7.png

8.jpg



3
雨水花园,校园中小型的生态花园


校园中设置了几处小型生态花园,花园中种植着水生植物,是一种有效的雨水自然净化与处置技术,也是一种生物滞留设施,被称作“雨水花园”。它能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水生植物或砂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

9.png

10.jpg


4
屋顶绿化,屋顶上的“绿宝石”


设置屋顶绿化,降温隔热效果优良,且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改善局部小气候,还能丰富校园的俯仰景观,补偿建筑物占用的绿化地面,大大提高了校园的绿化覆盖率,提高环境的舒适美观性。

11.png

屋顶绿化的植物和基质都能吸收和储存水分,从而有效降低雨水汇集速度,延缓峰值时间,降低雨水排放强度。同时,也能成为师生们课间放松的好去处。


12.png


5
植草沟,细水流长


在校园设置植草沟,能在增强景观趣味性的同时,代替传统的沟渠排水系统,通过植被延长雨水停留时间,达到净化、输送水体的作用。

13.png640.png

6
景观湿塘,天然的调蓄池


湿塘的增设不仅丰富了校园环境,而且还具有滞流雨水、调节流量,延长排放时间,以及净化功能,一般用以削减峰值流量,同时雨水也可作为其补水水源。湿塘中的水可以回用于校园绿化浇灌、洗车等。师生在欣赏美丽风景的同时,也能切身观察到“海绵校园”中雨水的循环过程。


14.png

15.png



7
碎石调蓄带,球场中的“宝石”


在看似普通的校园球场下,实则暗藏玄机。雨水透过人工假草皮下渗至碎石带,可以防止污染物大量进入底部调蓄池,在净化雨水的同时使雨水自然渗透,具有一定的调蓄功能,最多可容纳约1000立方米雨水。

16.png




海绵城市建设益处

深圳技术大学“海绵校园”的建设正在紧张进行中,建成后的校园将给师生及社会环境带来以下益处:

◆将雨水作为一项宝贵资源:

水资源管理是可持续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收集净化雨水来冲洗操场、停车场,浇灌绿地和为景观水体补水,减少校园对传统水资源的消耗,缓解校园内涝积水现象,改善水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校园建设。


重视对流域水系统的影响:

建设海绵校园,其积极作用不仅仅局限于校园,同时会对所在的流域水文循环产生积极影响,减少下游内涝灾害发生的频率和程度,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促进健康水文循环。


和校园总体规划设计结合:

在校园建设初期,通过将绿色基础设施与校园开放空间、道路、建筑和水景观进行整体性规划设计,能够在保障校园各项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大幅减少雨水设施的占地面积和成本,提高雨水系统的总体效益。


应用种类多样的技术措施:

校园内绿地面积比例较高,屋顶、广场、停车场面积较大,不少校园内还有景观水体,因此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采取多样化的非工程和工程措施,可以实现综合性雨洪控制利用目标,同时提高低影响开发措施的丰富性和展示度。


作为科研和环境教育场所:

利用校园雨水示范项目,展开课程设计、实验监测、生态实习和科普教育,让学生在日常环境中亲密观察、接触雨水,感受生态雨水景观的魅力,是校园雨洪管理的独特功能。


17.png


新形势下,海绵城市建设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绿色建筑建设,低碳城市发展,智慧城市形成的创新表现,是新时代特色背景下现代绿色新技术与社会、环境、人文等多种因素下的有机结合。


“海绵校园”不仅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让学校告别“看海”时代,更是实现“从快排、及时排、就近排、速排干”的工程排水时代跨入到“渗、滞、蓄、净、用、排”六位一体的综合排水、生态排水时代的转变。

【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看直播
找资讯
找产品
赏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