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骏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绿播 >点播视频 >【骏绿网直播回顾】张伶伶:生长、适应+融合——绿色设计的三位一体

收藏
赞(0
内容介绍

企业微信截图_16756758856883.png

导语:现今,绿色建筑已成为必然趋势,大家都在追求绿色环保、低碳减排。绿色建筑涵盖多个方面,从暖通空调到垂直绿化,我们的身边充斥着许多优良的绿色建筑,那么我们该如何营建出更好的绿色建筑呢?基于此,张伶伶教授以“区域观念下的绿色设计”为题,以区域建筑学为理论基础,从规划、建筑和景观三个层面阐述了绿色设计的内涵,提出“绿色设计”应更多地从建筑师的视角出发……

微信截图_20230823155937.png

张伶伶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天作建筑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导、总建筑师

在本次演讲的开头,张伶伶教授首先提出应在区域建筑学理念下去进行绿色设计,从宏观视角去认识城市与建筑之间的复杂性,寻找建筑在城市之中的位置。

微信截图_20230823160429.png

张伶伶教授的思考中,区域建筑学更多的是要关注建筑单体,从而扩展视域,挖掘新的设计思路。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让建筑结构优先,形成“分层梳理、循序渐进”的设计路径,再以区域的外部结构作为设计的出发点,构建协同的关联结构,实现“双向适应、关联共生”的设计目标。

微信截图_20230823164206.png

经过张伶伶教授讲解的一系列的设计思路,我们可以很清楚得看到,在区域观念下的设计过程,从最初的零散个体,通过视域放大、结构优先、内外协同最终形成了区域整体

而在区域建筑学理念下进行“绿色设计”,要更多倡导和注重的是自然生态的格局和实际应用技术,从建筑师的角度和更广义的范畴审视城市建筑,包括景观的层级设计,以应对不同外部条件,提倡区域观念下的适应性设计,使“绿色设计”贯穿从概念到施工的全过程

微信截图_20230823164816.png

在区域建筑学的观念下,张伶伶教授提出了三位一体的结构观念,包括规划的自然成长、建筑的衔接适应和景观的原生融合,强调自然生态的生长、适应和融合,以不同层级维度适应区域设计。

在特定的区域制约中去设计,与自然、城市和文化产生必要的关联,使城市自然而然地生长出自己的特点。

微信截图_20230823170618.png

规划的自然生长

自然生长在我们的实践当中,应更多的从生态区域的视角,考虑生态本体的状态和生态承载力的大小,以此作为区域设计的前提。

只有顺应原有的生态环境,形成总体规划结构,才能使城市格局融入自然宏观脉络之中。

微信截图_20230823172332.png

如何顺应原有的生态环境?

张伶伶教授认为,我们应以自然地景为参照,顺应自然植被系统的结构。通过对自然现状的分层次评估,根据原生、次生和再生三种不同生态条件,决定城市对于自然的介入程度和介入方式。以此形成顺应于区域的绿脉网络,实现生态格局向城镇功能的空间转换。

微信截图_20230824142006.png

在顺应脉络的条件下,应更多地关注原有的植被条件和原有的水脉框架,适应原生植被结构和水脉框架。在此之后,若是出现了分区明显的情况,我们更需用一种“软化连接”的方式将各个区域有效的连接在一起,而非以往的工程中那种生硬的连接方式。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更好地运用“软化连接”呢?

微信截图_20230824145104.png

建筑的衔接适应

微信截图_20230825150650.png

张伶伶教授认为,我们应从建筑设计层面去思考城市空间的衔接,通过整体性的设计,逐步建立起框架、序列和空间接口,为城市的发展留下必要的参照。

或许我们应从城市绿色生态发展的角度考虑,为未来留下衔接口,要尽量顺应原有的绿植和水脉,融合原有的自然脉络,不做强行的生态介入。同时,对于城市空间的考虑,也应在不同层级下,准备好预留的接口,只有这样,才能形成我们想要达到的初步设计。

在完成初步设计后,我们又应如何使建筑设计自然融入原有的生态环境呢?

微信截图_20230825151436.png

景观的原生融合

张伶伶教授认为,融合设计更多应从景观层面考虑,在原来的生态环境基础下,把次生景观和再生景观进行系统建构,尽可能地保留原有的景观和生态环境。再对绿脉、地标和水网进行梳理,包括原有的水系如何自然形成、空间格局分割、空间单位缝合以及空间界面控制。

微信截图_20230825162741.png

以此为前提,进行顺应原有生态的绿色设计,维持原有的结构和生态体系,使周边植被基本保持原生状态,才能让城市设计完美融入原有的生态中,并与其共生长。而这样的城市建筑设计,恰恰也是最生态、最环保、最低成本的绿建设计。

微信截图_20230825164424.png

结语

在区域观念的背景下,我们更多的是强调自然生态的生长、适应与融合,尤其是在不同的层级维度上,要更好的适应区域设计。让区域的生态脉络作为我们设计的出发点,去把我们的规划、建筑和景观进行整体的处理,从而塑造更有韧性和关联能力的聚合空间!

(剪辑:jane 编辑:七九 审核:Anna)

绿网(www.jungreen.com)国内首家以绿色建筑视频直播为特色的专业门户网站,是整合绿色建筑、WELL健康建筑、LEED、海绵城市等行业视频、专家、法规、标准、案例、问答、在线绿评等内容的全新绿色建筑门户网站。服务热线:4006464264

3.png

国家发改委发布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宣示三周年重要成果

10部门联合印发《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实施方案》

【骏绿有约】绿色建材分享:箭牌家居——将“绿色节水”理念纳入产品

全国双碳补贴政策汇总

上海: 到2030年,城镇新建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15%

骏绿网申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骏绿网”的所有资料版权均为骏绿网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骏绿网”,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3)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骏绿网QQ:3525864755,紧急联系方式:0755-86008491骏绿网.png